作者: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Karl Ove Knausgård
譯者:林後
出版社:木馬文化
預計出版日期:2021年3月31日(試讀)
文◎三月三日
知道的越少,它就不存在。知道得太多,它也不會存在。寫作就是將陰影裡我們所知的一切精神給呈現出來。這就是寫作。不是那裡發生什麼事,不是那裡事件如何展開,而是單純的那裡 。這就是寫作的目標與方向。但又要如何到達那裡? (p.217 p.218)
當書中出現7-11的時候,我瞬間有一種感覺:啊,又是一個拒絕時代演變的人。果不其然後面在機場出現拒絕小推車的男人,因為小推車很女性化。不過就像作者說的:我決定以後早上的咖啡都在 7-11買,用他們的杯子,厚紙杯,那種專門在外面使用的。 所以遲早你也會用小推車的,因為人生誰無老跟病呢?更別提你出生時很可能就已經被小推車推過,死亡時也有機會被小推車送走呢。
作者被稱為挪威版的普魯斯特,所以本書確實呈現了作者的叨叨絮絮,但我並不討厭甚至喜歡,如同普魯斯特一般,他們都是站在絕對的旁觀者的角度敘說關於自己的事情,其實是理性大於感性。即使普魯斯特的書名取的很美麗,但是我感受到的是強大的理性敘說能力,因為如果沒有連貫的邏輯能力,讀者是沒辦法順暢的閱讀的。不過,這二人之間的差別可能就是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理性更高過普魯斯特吧。因為我竟然可以感受到人物角色性格的設定,這不是虛構的小說吧,是半自傳式的吧,但我感受到了出場人物。所以說卡爾.奧韋.克瑙斯高可以說更加的冷靜地在旁觀這一切,述說的方式更加的有條有理,有穩定的節奏,不愧是MIN KAMP,不是毫無章法的,而是有計畫的,一步一步的。不像普魯斯特有時候講了一大堆等到繞回來主話題的時候常常我已經忘了現在在講的這個人是誰,簡直像河流一樣有時候激情有時候緩和,畢竟我們也不知道實際上這條龐大的時間之河通往哪裡,我們那個非去不可的地方又在哪裡呢?這就是有角色設定的好處啊。
其實我說角色人物設定是因為同樣描述人生氣了,普魯斯特的描述讓我覺得就是文字上的,喔,這人生氣了。可是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部分就是,哎呀,果然生氣了。也就是說,普魯斯特更加耽溺於自己的世界,大概是這樣的差別吧。當然這種差異不排除普魯斯特生活的世界離我太遠了才讓我有這種感覺。
所以本書就是不管途中發生了什麼,遇到了什麼人,管你搭飛機還是開車,最終目的,就只是去出席一場父親的葬禮(故事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