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TT090  

 

書名:那不勒斯故事2:新身分,新命運 Storia del nuovo cognome

作者:艾琳娜‧裴蘭德(Elena Ferrante)

譯者:李靜宜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5月3日(試讀)

 

 

文◎三月三日

 

 

  《那不勒斯故事1》講述的是莉拉破滅的夢想。套一句廣告台詞: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莉拉想利用自己的才華讓自己變得有錢,可惜遇到不對的人。《那不勒斯故事2》則描述了莉拉破滅的愛情。她遇到了她覺得對的人,可惜在錯誤的時間裡。總之,二集看下來,莉拉不管是天時、地利還是人和,沒有一項具備。她擁有的只有自己的聰明腦袋。


  莉拉這輩子最害怕的就是,人——比東西還嚴重——失去輪廓邊緣,散溢成沒有形狀的狀態。


  這件事在第一集的時候就提到過,但在第二集裡對這種情況更加詳細的探討了。究竟失去輪廓邊緣,散溢成沒有形狀的狀態是怎麼一回事?


  莉拉與艾琳娜去參加嘉利亞妮老師舉辦的宴會。莉拉猛然發現自己口不能言,行不優雅,沒有了行動能力,沒有了美貌。就算她與艾琳娜比肩站在一起,大家都選擇和艾琳娜一個人講話。他們對待莉拉的樣子,彷彿她根本沒有能力理解。他們不想要她。他們不想認識她,不想知道她是什麼樣的人。


  再對照莉拉解讀貝克特戲劇全集的部分。貝克特戲劇全集中有一個叫丹‧羅尼的瞎子,這個瞎子很想知道,如果有人變聾變啞,人生是不是也會更加純粹貼近人生的本質,因為人生裡沒有別的東西,就只有人生。但是莉拉認為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說,或是嘴巴不能說、耳朵聽不見的人生,就是沒了外殼,沒了容器的人生,是不成樣子的。不成樣子就是失去了輪廓,散溢成沒有形狀的狀態。


  這似乎是一個關於形上學的問題。也就是笛卡兒的 『我思故我在』。


  婚姻生活讓莉拉沒了形狀,而尼諾改變了這個狀態,他讓莉拉重新有了感覺的能力。 所以尼諾代替莉拉說、代替莉拉聽、代替莉拉看。莉拉說尼諾是一個可以完整容納她整個人、不讓她破碎、也不讓周圍的形體破碎的具體結構。但是顯然的,這個具體結構跟不上莉拉的高速運轉,容納不了莉拉的快速解壓縮,所以他破碎了、散溢了,也讓莉拉再度沒了形狀。


  呿,以為莉拉(艾琳娜)的競爭對手是那麼好當的嗎!


  這時候我們要回到那不勒斯故事系列的源頭:莉拉要把她拋下的整個人生抹除殆盡,作為對手與好友的艾琳娜決定寫下她們的故事。也就是說當我(活在2017年的我)花六個小時看完一本書,書中人物的時間已經過了三年,甚至是十年,在過去的時間裡。這就是相對於時間與空間的關係。


  至於為什麼莉拉會找尼諾成為容器而不是艾琳娜呢?明明莉拉結婚前兩人一直是最好的對手也是最佳的朋友啊?那是因為兩人選擇了不同的路。我們沒辦法回頭,人生帶你往哪裡走就是哪裡了。


  這就必須再說明一次關於時間的問題。


  書中提到時間是一道文字的洪流,只有表面看起來連貫一致,看誰能堆砌的最多,誰就贏了


  關於時間有一派說法是認為時間不是任何一種已經存在的維度,也不是任何會「流動」的實在物,時間只是一種心智的概念,配合空間與數可以讓人類對事件排先後順序及進行比較。也就是說,空間與時間「本身並不存在,而是我們表達事物方式的產物」。


  美國影集「疑犯追蹤」(person interest)第五季,茹對蕭說,薛定鄂認為宇宙不是由物質構成的,而只是形狀。這意味著真正的世界本質上就是一個模擬。即使我們不是真實的,我們代表一個動態。一隻小手指頭追蹤無限的線條。一個形狀。然後我們消失了。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只是信息,只是系統中的噪音,我們也可能是一首交響樂。對我來說,蕭你是一條直線。


  而我想說,莉拉是一個點,一個代表電源的按鈕。而艾琳娜則是螢幕上顯示的讀取進度條。


  總結來說,如果《那不勒斯故事1》是奇幻童話,那《那不勒斯故事2》則是哲學文藝,再想到莉拉的程式語言,莫非下一本會是科幻恐怖?嘿嘿。


  

 


  注: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出自《紅樓夢》。
  粗體字是《那不勒斯故事2》書中內容。
  大量知識性資料來自網路維基百科:包括形上學自由意志笛卡兒時間我思故我在第一哲學沉思集

 

 

 

 

 

 

arrow
arrow

    campb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