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10034090b  

書名:雪中第六感 Frøken Smillas fornemmelse for sne

作者:彼得‧霍格 Peter Høeg

譯者:柯乃瑜、陳錦慧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30日

 

文◎三月三日

 

 

  故事以喪禮開場。警方判定死因是意外,無外力介入。但一位生活富裕、脾氣古怪的鄰居卻對這個結論有一點煩心,這個問題也許是關鍵也許不是,我們只知道大霧即將來臨。

  一開始我真的很喜歡這位女主角史蜜拉,專業、聰明、有趣、伶牙俐齒、有品味、敏銳但不纖細,似乎還有一點美貌。不過,看完書後,我忽然有一點不確定,我總覺得我看見的只是在海面上的浮冰,隱藏在海中的冰山是我沒看見的全貌。所以我按照我過去的方法--回頭翻看我做記號的地方。但這次並不能使用這個方法,因為作者彼得‧霍格的寫作方式太特殊,可以說太過零散,就像一片片的雪花。於是我只好採取最笨的方法--重看這本書,第一次看的是劇情,第二次看的是人物。然後我又重新認識了史蜜拉,我想她渾身上下充滿了矛盾與衝突。

 

 

  首先,最顯眼的特質,史蜜拉是個反權威者。

  每當面對掌權且喜歡運用權力的人,我便會化身為另一種人,更下流惡毒那種。(試讀本第14頁)

  故事裡哪些部分看得出來呢?

  接著,他犯下了大錯。……我感覺到自己的臉泛紅。不是因為難為情,是出於憤怒。(試讀本第35頁)

  ……他們在皇家劇院裡沒學到如何以肢體動作表達憤怒。(試讀本第219頁,這一大段是班雅的權力展現卻被莫瑞茲拒絕,這也讓對莫瑞茲的權力再次轉回到史蜜拉身上,至於史蜜拉想不想要權力,我們稍後再談。)

  這會兒大家都笑了,不是開懷大笑,而是耶凱森的瘦弱身影散發出一股優越感,感染了一屋子的人。我火大了……(試讀本第230頁)

  光天化日之下,還有什麼比展現在第三、第四世界的冷漠歐洲禮儀更怪誕可笑。(試讀本第231頁,當然看過書的就知道維爾林的下場。)

  ……任何值班的人只要高興都可以打斷你的工作、對你下達命令。……這代表過去四十年來科技發展的結果:輝煌、成熟、略顯專橫、極其膚淺。(試讀本第265頁)

  我剛剛的感覺已經煙消雲散。透過那份熱度,我唯一注意到的是,又有某個威權人士在指控我。(試讀本第285頁)

  雖然史蜜拉對於權力嗤之以鼻,但對於該使用的時候,她是絕對不會拒絕的。從哪裡看得出來呢?

  我母親聽我的,其他人則聽她的。……從那次開始,他們幾乎每次都會帶我同行。(試讀本第33、34頁)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對於莫瑞茲的權力,史蜜拉感受到莫瑞茲已經不站在她這邊,他不再需要她了,當班雅的權力上升時,她說她打算放棄,而每次她這麼說都只是在虛張聲勢,因為被放棄的那個是她,而不是她放棄別人,她無法接受從別人嘴裡說出拒絕的話,她以為只要她搶先一步,她就贏了。可是我認為真正堅強的人是,就算全世界都不要你,你也不會丟下真正的自己。

  因為從小的經歷,先是父親的缺席,之後是母親的離去,然後弟弟也走了,史蜜拉大概有一種不安定感,她覺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所以她特別需要認同感,她要證明自己有用,她說,我在群體中成長,以前如果我想尋求短暫的孤獨與自處,往往都是為了再回到群體時能變得更堅強。……卻好像沒有多大進展。(試讀本第316頁)。她的不斷逃跑只是要證明莫瑞茲需要她。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她喜歡那些輸家、失敗者、被拋棄的孩子(試讀本第38頁),因為他們需要她,而那些成功者、上位者普遍並不在乎她。

  我一如過往感覺自己渴望參與,渴望加入。(試讀本第71頁)

  重點在於她覺得自己被需要,是有用的。

  我對別人的悲傷戀情毫無耐心,我痛恨她們的懦弱……她們把我拉出來,撢掉我身上的灰塵。於是我就該聽她們訴說離婚後當單親媽媽有多麼辛苦……(試讀本第156、157頁)

  丹麥人天生不擅長聆聽,所以大多數人都能自我陶醉在某種迷人的自然法則裡。……一但她沉迷自己的故事,就會滔滔不絕,渾然忘我。(試讀本第135頁)

  我想這種工作就算在對方面前擺的是假人都能輕鬆勝任,實在談不上是有用的。

  這是失敗者的例外,不是每個失敗者都能討史蜜拉歡心。相對的,也不是每個成功者都不入史蜜拉的眼。例如蘭德和莫瑞茲。

  蘭德和莫瑞茲對史蜜拉的幫助是不需要她的利益回饋的,他們要的也不過是期望史蜜拉能夠對他們有更多的感情回應。這大概可以說是愛吧,因為是被愛所以史蜜拉可以為所欲為。(這裡蘭德是有爭議的,一開始他是因為弗耶幫助史蜜拉,但是後來他根本就跳過弗耶幫助史蜜拉了,不只史蜜拉我想連蘭德都不知道為什麼吧。也許他想要有人對他說真心話?他很寂寞?)

  至於杭爾、魯平、拉格曼的幫助,他們要求的回饋是尋求真相,這同樣也不一定要史蜜拉來不可,而比起真相,對他們而言穩定安全的生活其實更重要。而弗耶是因為史蜜拉愛他,而史蜜拉的愛只是假象。

  迷戀往往會把事物單純化,就像數學一樣。(試讀本第362頁)

 

 

  接下來談談船上的關係。這裡形成特殊的體制,跟岸上的時候不一樣,此時的史蜜拉代表的是上位者--警察。

  三教九流各路人馬,他們有個共通點,他們都是輸家……時間一久,他們都會輸。這家賭場只有兩種贏家,經營者和政府。(試讀本第190頁)

  史蜜拉在他們眼中是政府,就算是誤解也沒關係。他們對待史蜜拉的態度就跟史蜜拉以前反抗權威的樣子是一樣的。而托克代表的是經營者。所以經營者與政府之間的大鬥法,處在他們之間的輸家們只能戰戰兢兢。

  可是你也投資了啊。我說

  也許我是個爛蘋果。(試讀本第190頁)

  所以我會說隱藏在海面下的史蜜拉是個狡猾、殘酷卻又無比懦弱的人。

  如果你想獵捕害羞動物,像馴鹿之類的,你要故意讓牠們看見你幾次……恐懼和好奇這兩種反應在大腦裡相當接近……牠靠過來時妳會怎麼做?什麼都不做……我永遠狠不下心來扣板機。不過如果運氣夠好,旁邊會有人知道該採取行動。(試讀本第117、118頁)

  盧卡斯、烏爾士就是很好的示範說明。

 

 

  不過,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因為史蜜拉從岸上移到了船上,除了她身分的改變,還有環境的改變,這也可能導致了一個危險的後果。

  以賽亞的死是例外,是一次噴發,產生了裂縫,這個裂縫解放了我。(試讀本第200頁)

  就像那顆隕石,在1966年時產生了裂縫,裡頭的北極蟲跑了出來,產生了變化,它們已經慢慢的適應了人類的免疫系統。即使如此,卻有差異,它們並沒有適應人類的均衡性,它會殺死它的宿主,是一種壞的寄生蟲,也是兇猛的殺手。(試讀本第388、389、390、391頁)

  即使是渡鴉,一開始也是以人的形態出現。他盲目地摸索前進,他的行動毫無頭緒,直到他了解自己是誰,有什麼目標。(試讀本第290頁)

  雖然我們並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個因素改變了史蜜拉,但她確實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如今我的目標就是了解他的死因,去揭穿、去闡明他的死亡這件微不足道、卻又涵蓋一切的事實。(試讀本第290頁)

  我無法移開視線,有另一個人--是個惡魔--從我的雙眼往外凝視,向維爾林宣誓復仇。(試讀本第339頁)

  這是史蜜拉第一次使用了這麼敵視、這麼仇恨的字眼。如果之前是一種冷眼旁觀的嘲諷態度,那麼此時此刻開始,她約莫是有了無法置身度外的體悟了。

  自從我離開格陵蘭後,我所面對的就是這種世界,像一條影響力的鎖鏈。(試讀本第394頁)

  我可以體會托克的心情,彷彿他是我的一部分一樣。(試讀本第400頁)

  所以,才有了這樣的結局。

  要邁出最後那幾步需要特別的力量,特別強烈的慾望或雄心壯志……這番掙扎總以火焰為象徵。煉金術士在乾餾釜下方的永恆烈焰。(試讀本第28頁)

  在托克的背後追趕,那時的史蜜拉心裡也許燃燒著什麼吧。而進化的,喔,不是,是產生了變化的史蜜拉將會如何呢?我想溫度是很重要的。

  ……到了某個階段他會停下來,寒冷會改變他,就像冰鐘乳石……直到他跟大地融和為一。

  誰也沒辦法贏過冰。(試讀本第402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mpb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