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

書名:島嶼的餐桌

作者:陳淑華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27日

 

文◎三月三日

  

  大約二三十年前,那時候過節的氣氛都還很濃厚,不論是清明祭祖、中元普渡,或者除夕年夜飯,少不了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而且你真得要驚嘆,怎麼就這三四個女人硬是整出一桌子佳餚來餵飽大廳裡喧嘩的二十來人。當然,隨著人口的凋零,這功夫竟是要失傳的。

  

  等待是漫長的,為了那一頓大餐,不論春夏秋冬,亦或小點、大菜。那時候,最大的樂趣便是圍在阿嬤的身邊:當她在醃製「鳳梨醬」的時候,幾個小毛頭東偷一塊鳳梨沾鹽,西摸幾片甘草。或者全程觀賞製做雞血糕時的血腥。當阿嬤手中鋒利的菜刀輕劃過雞脖子的時候,小毛頭們都不由自主的矇上眼睛,卻又好奇的從手指縫隙中偷看,雞血咕嚕咕嚕地蜂湧而出,落入底下盛好的雪白的糯米上,染成漂亮的鮮紅色。然後是小毛頭們的驚呼聲,阿嬤,雞怎麼辦?阿嬤說:拿去煮雞湯,讓乖孫仔進補囉。

  

  是啊,能夠端上桌的飯菜總是要照顧到家人的身體健康!因此,我要介紹一道「玉米湯」。

  

  西洋有玉米濃湯,中式的有玉米湯。我家的玉米湯要先將玉米整支洗淨後丟入水中煮熟後將玉米撈起,在原本磨姜泥的板子上把玉米顆粒磨碎,再將這些玉米漿粒放回原本的玉米水中煮,之後加調味料即成。如果用的是黃玉米,看起來就像閃著金光的湯。如果是白玉米,則有如粥一般細致。

  

  我想這是對於腸胃消化不良者的一種體貼吧!不然,不用這麼麻煩,切段即可。

  

  還有一道「竹筍排骨粥」。用西洋人的說法,這道是下午茶的餐點。農家最忙的時候應該是收成的時候,需要人手將埕上的稻翻來覆去均勻的曝曬在陽光底下。工作大概會在每天的三四點結束,那時候太陽只剩餘暉了。而疲累不堪的大人們需要食物補充能量否則撐不到晚餐,而竹筍排骨粥通常在這個時候端上來。(有的時候是什錦麵或其它甜品,不過,我最喜歡的是這道。雖然當年的我不需要勞動,不過小孩子會玩累的啊!所以還是會去搶著盛一碗。)

  

  首先製做高湯,將豬大骨敲碎以便熬湯的時候讓裡頭的骨髓融入湯裡。再將生米,以及切塊的排骨、竹筍一同丟入,直到米成了糊狀,但隱約仍可看出形狀,然後加入調味料即可。

  

  “身在福中不知福”說得就是離家的遊子吧。原本一切都是外食解決三餐,等到自己開始動手做的時候,才會忽然想起:當時的那道菜其實很費工夫啊!

  

  所以,嚼著美食時要心懷感恩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mpb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