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ki 

書名:我與康明斯基

作者:丹尼爾‧凱曼 Daniel Kehlmann

譯者:闕旭玲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07年8月


文◎三月三日

  我怎麼也沒想到這是一本如此充滿禪意的小說。


  記者車諾爾想寫一本關於藝術大師康明斯基的傳記,藉此讓自己揚名立萬。只不過康明斯基還活得好好的,而傳記書要大賣的首要原則:最好是趕在名人剛過世的時候出版。於是車諾爾略帶惡意的——詛咒康明斯基趕快死掉——親身前往訪問康明斯基。車諾爾沒想到的是單純的採訪之旅竟是一場……

 

  故事架構其實是建立在康明斯基書中提到的一個小故事。

  
  『達摩是一位印度智者,他去了中國,有個人想拜他為師,但被他拒絕了。不過這個人一路跟隨他,默不作聲且萬事服從,一眼就是好幾年,卻一無所獲。一天,他的困惑已達到他無法忍受的地步,他擋住達摩的去路,大聲說:「師父,我一無所有!」達摩回答:「把它丟掉!」』

  
  當康明斯基的女兒米莉安找到他們倆時對車諾爾說:「這是他要的,我們一直都知道,總有一天,會有像你一樣的人出現。」

  
  這不就是傳道嗎!車諾爾也像達摩的弟子一樣,開悟了!而事實上,如康明斯基所說的他的確是喜歡車諾爾的,畢竟在康明斯基的身邊尚無一人能夠真正的放下一切離開康明斯基(至於康明斯基的初戀情人的離開我不確定是她真心想離開還是疾病問題讓她將一切都忘了)。

  
  達摩弟子的故事中,出現了“一無所有”與“一無所獲”。前者是指什麼都沒有了;後者是指什麼都沒有得到。單純來看,車諾爾就是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但是他真的什麼都沒得到,還失去了所有嗎?

  
  車諾爾以為只要將關於康明斯基的故事寫成一本傳記,他便能得到事業、得到愛情,也得到財富。若不然,他便要失去事業、失去愛情,也失去財富。

  
  然而,在他決定寫一本關於康明斯基的傳記時,那時候的他事業、愛情與財富早已岌岌可危,即便他完成了康明斯基的傳記,但計畫永遠是趕不上變化的,未來的事又有誰說得準呢?

  
  打一開始他便一無所有,離開時當然也一無所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正是這個道理。

  
  書中處處充滿暗示性的安排。最讓我訝異的莫過於車諾爾突然冒出的:『我有多久沒見過海了?我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很期待海。』可以說就這樣莫名其妙的出現了。接著,車諾爾才出現這個場景:『跨出車門。有風,很涼爽。不是我在幻想,真的能聞出來大海就在附近。』到了結尾,車諾爾知曉自己被康名斯基耍了,但是在康明斯基提出想去海邊的要求時,去或不去,也只猶豫了一下就答應了。之後,我重看了第二遍,原來海的暗示已經在車諾爾的前女友的公寓裡出現了(在那裡,康明斯基簡單的畫了一些圖畫)。

  
  當然不只這些,發現這一點,我不由得感到毛骨悚然。丈量世界,看或不看,這是一個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mpb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